阴翳指的就是阳光下浓密的树荫。这句话我认为几乎完整描绘了东方人的光影偏好:封闭、内敛,与自然遥相观望,自觉地将自身圈入自我构建的一方圣地,以此获得最大的精神愉悦。这大概就是躲在阴翳背后(东方式的朦胧与温润)之精神诉求。
图:好比这个空间的光影,假设所有立面都是明亮无差异的,看起来就象一张纸一样,没有了隐匿,没有了层次,也没有了空间的气质。
这跟国内那些希望把所有的立面都打亮的外立面一样,都亮了,就等于都没有了。
建筑的性格
因此,建筑的性格取决于建筑为谁服务,为东方人服务的建筑,就应该充分考虑东方人的审美哲学,一方水土养一方审美。
我曾经与很多国外建筑师讨论,通常的观点会认为东方人含蓄,西方人直接,奇怪的是,好像至少在国内,当下体现出来的,是比国外直接得多的表达。
下一节,我期望以小见大,以一个我全程参与的小项目来说明,光与建筑,如何从哪里来,就回到哪里去,里面所蕴含的建筑性格体现。
发表评论共有0访客发表了评论
暂无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