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产品在对外贸易过程中所会接触的法律条款,赵总监表示中方的法制法规对比前几年的贸易条例有很大的改变,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更高,货物海监更为严格,这是让厂家们体验最深切的。对外贸易最让厂家费神的莫过于是产品配件的置换问题,由于企业的信誉度在对外贸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,一旦信誉度降低,对企业而言是会致命的,因此厂家必须将产品的置换数量和比例详尽纳入《购货合同》等相关法律有效文件中,以此来保护客户与商家的双方利益。
在国际贸易中一般是由产品的询价、报价作为贸易的开始,接下来分别是订货下单、付款方式的确认、备货、包装、通关手续的签办、装船、运输保险、提单、结汇等系列运作。在系列过程中,均有相关的法律条约作为交易保障。
订货下单环节:买方企业正式订货并就一些相关事项与卖方企业进行协商,双方协商认可后,需要签订《购货合同》,主要对商品名称、规格型号、数量、价格、包装、产地、装运期、付款条件、结算方式、索赔、仲裁等内容进行商谈。
付款方式:比较常用的国际付款方式有三种,即(1)信用证付款方式(信用证分为光票信用证和跟单信用证两类。跟单信用证是指附有指定单据的信用证,不附任何单据的信用证称光票信用证。简单地说,信用证是保证出口商收回货款的保证文件。)(2)TT付款方式(以外汇现金方式结算,由客户将款项汇至贵公司指定的外汇银行账号内,可以要求货到后一定期限内汇款。)(3)直接付款方式(指买卖双方直接交货付款)。
进出口贸易安全:以 法 为归属
在出口业务中,运用《涉外经济合同法》、《对外贸易法》、《海关法》、《产品质量法》、《出口收汇核销管理办法》、《出口货物退(免)税若干问题的规定》、《商品检验法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条款进行比照识别,分析本笔出口业务的不规范之处和风险大小,最后决策运作与否。
在进口业务中,运用《涉外经济合同法》、《对外贸易法》、《海关法》、《贸易进口付汇核销监管暂行办法》、《进口付汇核销贸易真实性审核规定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条款进行比照识别,严防 四自三不见 业务,防止以进口业务之名,行骗汇之实。在进出口代理业务中,要严格对照《关于对外贸易代理制的暂行规定》、《规范进出口代理业务的若干规定》、《外汇管理条例》、《民法?关于代理部分》等法律法规进行鉴别,通过上述法律在实践中的运用和程序规范,可进一步识别对方隐藏的欺诈手段,发现破绽,使外贸公司警觉并采取相关措施防范于未然。
发表评论共有0访客发表了评论
暂无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